霍州市富康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
24小时订购热线
13503575454

猪粮安天下:是时候关心猪与驴们的传宗接代问题了

发表时间:2021-07-28 15:45

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统称农业遗传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资源。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谈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畜禽种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农业遗传资源工作从几乎“一穷二白”到现在建成了较完善的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有力支撑了作物、畜禽突破性品种培育与推广,显著提升了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非凡成就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自主创新不足、育种企业综合实力弱等。当前,种业创新正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而受到重视,中国种业面临着新的机遇。


猪粮安天下,良种铸基石


9月27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称,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可以说和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良种实现全覆盖。我国现在主要农作物品种大体5年就可以大规模更换一次。


当前,我国农作物自主品种占95%以上,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64%,品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据统计,我国作物育成品种中,80%以上含有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圃资源的遗传背景,53%的畜禽地方品种得到产业化开发利用。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我国农作物育种技术经历了优良农家品种筛选、矮化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等发展阶段,育成农作物新品种5.5万余个,实现了7~8次新品种大规模更新换代,推广了一批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为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在第五届(2019)中国驴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国际毛驴发展论坛上,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杨红杰提到,猪粮安天下,良种铸基石。当前,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是40%,决定着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杨红杰曾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动物遗传资源全球行动计划》区域磋商亚太区负责人、第六届粮农动物遗传资源政府间技术工作组副主席。他目前负责种畜禽质量监管和畜禽遗传改良工作。


他提到,我国供种能力显著增强,种质水平显著提高,自给率也在稳步提升。


以生猪为例,核心育种场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PSY)达到23头,较5年前增加了1头;达100公斤日龄163天,较5年前减少了4天。2018年,中国进口种猪6500头,核心种源的自给率为95.8%。近五年来,每年平均进口种猪8921头,自给率在94%以上。


根据全国畜牧总站起草的《遗传改良进展评估报告》,目前,国内每年销售种猪2029万头,种羊123万只,猪精液5400万剂,牛冷冻精液3100万剂,良种的有效供给有力地推进了现代畜牧业发展。


面临尴尬的中国种业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多样性的地理、生态类型,众多的民族,千百年的精心选育,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地方品种,而且种质特性各异,普遍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肉质鲜美等特点。比如,番禺猪、北京鸭等对世界**品种的形成,都做出过重要贡献。


尽管这70年来,中国种业发展成就非凡,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杨红杰认为,有四大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性能不高。比如,生猪核心种源性能不高,有效的联合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二是自主创新不足,具体来说,奶牛自主培育的种公牛较少,主要依赖进口胚胎、精液借腹生子。白羽肉鸡育种滞后,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黄羽肉鸡育种企业数量多、规模参差不齐,整体技术力量薄弱。


三是综合实力弱。虽然共有各类种畜禽场13000多家,但普遍小而弱。


四是育繁推脱节,上下游利益联结与横向联合机制不健全,企业“育种”不如从国外“引种”,缺乏联合育种机制。


以生猪为例,作为全球**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虽然拥有全球**的猪肉市场,然而,在上游养殖环节,却面临着种业被国外控制的尴尬。目前,国际上流行丹系、美系等国外品种,但就是没有“中系”,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猪的地区之一。


9月16日,在“非瘟常态下智能楼房体系高品质种猪培育专题研讨会”上,全国畜牧总站畜禽遗传资源处处长刘长春表示,我国大部分的种猪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主要是从欧美发达国家引进。作为一个养猪大国,我国至今还没培育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品种。


之所以造成畜禽种业领域存在前述种种问题,杨红杰分析称,从发展历史看,我国种业起步晚,基础工作薄弱。畜牧养殖以“千家万户”为主,短缺经济时期,畜牧生产以增量为主,对种业要求不高。在政策因素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不稳定,种质创新与种业产业投资分散,不利于畜禽种业做大做强。总之,就是尚未构建起符合市场规律和产业需求的畜禽种业发展机制。


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西扬翔股份副总裁高远飞对**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历史问题。由于中国的现代化养猪业起步远远晚于国外,当前去国外引进一些优质种源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要看到国内的育种业正飞速发展。包括温氏、牧原、扬翔等,都在加大育种投入,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种业创新的两大重要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种业创新是源头,畜禽种业面临着新机遇。杨红杰表示,种业创新有两个重要抓手,一是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这是助推器;二是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这是压舱石。


畜禽良种联合攻关,目标是培育一批自主品种和品牌,提升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推进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该项目要求,到2022年,形成一批畜禽联合攻关的标志性成果。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是中国畜禽种业的顶层设计,包括生猪、家禽、水禽、马驴、蜜蜂遗传改良计划,牛、羊群体遗传改良计划。


以毛驴为例,近几年,全国毛驴存栏数量稳步恢复,但总体上说,驴产业还相对落后,存在诸如驴品种退化严重,分布范围缩小,市场交易传统,技术人员匮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称,我国驴主产区和驴肉驴皮消费区不重合,要统筹规划、细致分析,做好衔接,开发潜力市场。受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委托,全国畜牧总站正在组织行业内专家起草新一期的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称之为“改良计划2.0版”,驴的遗传改良将首次纳入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中。改良计划2.0版时间跨度从2020年到2035年,是未来十五年畜禽种业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


再回到生猪,遭遇非洲猪瘟这一年多来,中国生猪产能下降,也给生猪育种行业提出了重大挑战。对于能够提供优良种质资源的企业来说,未来3~6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期,优良的种猪或种猪精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塑整个养猪行业,大幅度提升国内生猪产业的竞争力。


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也提到,“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加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投入,推动核心育种场建设与生猪产能相适应”,“实施生猪良种补贴,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积极支持养猪场(户)购买优良种猪精液”。


对于今后的畜禽品种振兴行动,杨红杰称,需要坚持高效育种原则,兼顾地方品种开发利用,联合育种与企业育种并重。在家畜方面,要全面实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开展种畜登记与生产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与集中评估等工作,促进联合育种;要自主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瘦肉型猪新配套系、肉用牛新品系;提高“中系”杜长大(也称“三元猪”,由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而成)种猪生产性能,打造“中系”杜长大种猪品牌。在家禽方面,要进行快大型白羽肉鸡的攻关。同时,还需兼顾特色畜种,水禽、蜜蜂等遗传改良计划。


文章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6441082926177652&wfr=spider&for=pc